| 无线电爱好网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信息 » 电子元器件 »

陕西熔模铸造厂价直销/天晟精密铸钢质量保证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 价: 面议 
起 订: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河北 沧州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8-10-15
浏览次数: 48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熔模铸造通常是在蜡模表面涂上数层耐火材料,待其硬化干燥后,将其中的蜡模熔去而制成型壳,再经过焙烧,然后进行浇注,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由于获得的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故又称"熔模精密铸造",本文主要从熔模铸造的制造方式、优点及其发展历程来全面做一个解析。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生产的第 一个工序就是制造熔模,熔模是用来形成耐火型壳中型腔的模型,所以要获得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高的铸件,首先熔模本身就应该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此外熔模本身的性能还应尽可能使随后的制型壳等工序简单易行。为得到上述高质量要求的熔模,除了应有好的压型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制模材料和合理的制模工艺。
  制模材料要能够保证方便地制得尺寸精确和表面光洁度高,强度好,重量轻的熔模,它还应为型壳的制造和获得良好铸件创造条件。模料一般用蜡料、天然树脂和塑料配制。
  熔模精密铸造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由于熔模铸件有着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所以可减少机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较高的部位留少许加工余量即可,甚至某些铸件只留打磨、抛光余量,不必机械加工即可使用。由此可见,采用熔模铸造方法可大量节省机床设备和加工工时,大幅度节约金属原材料。
  2.熔模铸造可以铸造各种合金的复杂的铸件,特别可以铸造高温合金铸件。用熔模铸造工艺生产不仅可以做到批量生产,保证了铸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机械加工后残留刀纹的应力集中。
  熔模铸造的发展历程:
  熔模铸造自20世纪40年代发展适用于工业生产后,半个世纪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1996年世界熔模铸造业北美占50%、欧洲25%、亚洲20%、其余5%,北美中美国占95%,而欧洲英国占42%、法国26%、德国19%、意大利7%、其余6%。现在熔模铸造除用于航空、兵器部门外,几乎应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特别是电子、石油、化工、能源、交通运输、轻工、纺织、医疗器械、泵和阀等部门。因为熔模铸造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尤其特有的优点,因此目前熔模铸造的发展速度极快。
  常见精密铸造的浇注方法
  熔模铸造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等优点,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少、无切削的先进工艺,简单说就是用易熔材料制成可熔性模型,采用熔模铸造方法可大量俭省机床设备和加工工时,还大幅度节约金属原材料。因此熔模铸造在铸造领域中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铸造方式,这种铸造方式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铸造企业的竞争力。熔模铸造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浇注成型,那么熔模铸造有哪些常见的浇注方法呢?
  1.压力下结晶
  将型壳放在压力罐内进行浇注,结束后,立即封闭压力罐,向罐内通入高压空气或惰性气体,使铸件在压力下凝固,以增大铸件的致密度。
  2.真空吸气浇注
  将型壳放在真空浇注箱中,通过型壳中的微小孔隙吸走型腔中的气体,使液态金属能更好地充填型腔,复制型腔的形状,提高铸件精度,防止气孔、浇不足的缺陷。这种方法国外较常见。
  3.定向结晶
  一些熔模铸件如涡轮机叶片、磁钢等,如果它们的结晶组织是按一定方向排列的柱状晶,它们的工作性能便可提高很多,所以熔模铸造定向结晶技术正迅速地得到发展。
  4.热型重力浇注
  这是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浇注形式,即型壳从焙烧炉中取出后,在高温下进行由浇注。这时金属在型壳中冷却较慢,能在流动性较高的情况下充填铸型,因此铸件能很好复制型腔的形状,提高了铸件的精度。但铸件在热型中的缓慢冷却会使晶粒粗大,这就降低了铸件的机械性能。在浇注碳钢铸件时,冷却较慢的铸件表面还易氧 化和脱碳,从而降低了铸件的表面硬度、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熔模铸造的浇注是一项严格的步骤,不同的浇注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熔模铸造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浇注方法,铸造出好的熔具。
  泊头市天晟精密铸钢机械厂http://www.hbtsjm.com)主营:覆膜砂铸造蜡模铸造铸钢件覆膜砂模具,我厂内部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高薪聘请了从事多年模具开发、设计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并拥有全套的加工中心、铣床、电火花机等精密加工设备。能根据图纸或样品,以合理的成本准则,为客户设计制造出满意的精密模具,并可应客户的需要及时跟进。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转播到腾讯微博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供应信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