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电爱好网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医疗电子 » 正文

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及健康卡的发展与机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07  来源:eNet硅谷动力   浏览次数:55

医院就诊卡,这个卡在金卡工程和卫生部的发展规划的推动下,已经有了方方面面的应用,医院的就诊卡也有一定的特性,医院的就诊卡涉及到医务处、门诊部、信息处等六个部门,这些部门要通过和银行部门共同来研发这样才能推动具有预约诊疗、诊间交费的就诊卡,现在一些医院已经在推进卡的应用,而不是简单的检索。

比如说2011年7月份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启动了医疗卡的项目,跟银行结合,即给群众提供了结算的方便,也有预约挂号的功能,截止到2012年2月底,他们的预约号源占全面诊疗号源的75%,投放银行端占全部预约号源的20%,共一万多名患者办理使用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卡的自动就诊系统。

医院就诊卡也必须要符合医院的需求和患者的需求,健康就诊卡至少要具备借记卡的功能和就诊卡的医院服务的功能,才能形成可用的健康卡。居民健康卡需要具备的功能,发卡要有内容,我们要求医院的就诊卡要具备现金充值,诊间的交费,医院的专长和医生的特长等等,相互的转帐和转换,可以打印导诊单和化验单等等的信息,应该是有具备专项的功能。

关于物联网我介绍一下卫生领域应用的情况。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应该说由于物联网具备传感、感知的特点,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物联网的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来实现连接病人、医护人员、移动设备、医疗设备、保健设备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要求。最终实现实时的智能化的、自动化的互联互通的动态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适应卫生服务改革的需要也适应,百姓患者就医的需要。

物联网在卫生领域随着金卡工程的推动,实际上在07年在最早是国家金卡工程这样的平台上,我们关注民生的重要的行业领域先期进行了万里行的演讲和推进,那个时候大家对物联网还很陌生,对RFID的技术还很陌生,我们就是同零起点开始,结合行业的需要和技术的特色,设计和推进RFID以及物联网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在这样大环境的逐步的推动下,卫生部09年5月份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的RFID移动大会,围绕着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食品、血液等领域的RFID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这样的起点推动了整个卫生行业的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在健康感知的应用具备了一定的特点,卫生的领域的特点不仅仅要跟各个方面的结合,特别要具备自己的特点,要有金融,也跟其他的部门都有联系,包括我们住建部,但是我们还有我们的专利。我们要和人群的身体的特点要进行密切的应用结合。比如说对慢性病的监测和急性传染病人的监测,以及和对健康人群的监测,我们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能给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信息的服务。

规划中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如图,实时的界面图就是已经在物联网的推动下,我们的一些企业已经研发出了相应的产品,我们的一些医院也在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给我们群众带来这样的一些服务。

物联网的患者的管理的方面,我们有对患者的双向定位追踪,对患者就诊的管理等等,信息的实时的采集,还有对母婴识别的管理。今年是龙年,中国对龙的崇尚今年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生“龙宝宝”使我们的医院非常的拥挤。大家千方百计生龙宝宝,生出来之后如何健康的成长,吃的奶粉、用的奶瓶、药品、食品、包括血液制品这样的领域都出现了安全的问题,我们也希望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来使我们的安全的隐患得到控制,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够,不管是龙宝宝,还是各种各样的宝宝都希望健康成长。这就需要从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来给我们创造更好的环境。

物联网实际上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行业,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来进行监测和追诉,比如说医院资产的管理,血液的管理以及医院消毒物品的管理等等,这些都容易出现医疗安全隐患。在药品生产和食品生产的过程中,我们也规划用物联网来对这样一些环节进行监控。像对生产流程的管理,实现全程化电子追踪,包括产地环境监测等等,以及各个批次的追踪等等。

药品安全监督,我们通过电子标签在成药,包括半成品药,包括原材料上都进行监督和监控,我们也要对用药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

医疗环境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包括我们人们意识的提高以及国际的交往,我们对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有了认识,像PM2.5,我们对医院的手术室进行监控,对医院的楼宇智能控制包括医院员工的管理等等也都采用了这样的一些技术。

原理上这些技术是共通的,像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的心电采集的设备等等。

一方面要对硬件进行管理,同时也提出来用物联网技术来直接地能够为临床诊疗进行服务,为病人的治愈和保健进行服务,我们也特别提出来物联网技术和远程医疗的结合。应该说远程医疗检测也在朝着无线移动和便携式的方向在发展。国际上是消费者健康需求的驱动,我们有这样的数字,2010年全球移动医疗创造的价值高达五百到六百亿美元。在商业模式、通信技术、生理信息采集器等方面,各个国家也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

我们提出来,在远程疾病监测的方面我们有需求,也必须要满足我们的需求和基本的功能。应该说远程疾病的监测在物联网的步推进方面,应该有远程技术的监控,无线缝隙接入与健康管理,提供便携式的医学传感终端,能够对我们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实时的支持。

现代远程监控的重点,一是健康保健领域面向家庭和个人的远程医疗监控服务,我们希望有这样的产品和设备。第二健康和保健服务,老人监护以及疾病的管理,当然也包括慢病的管理和急病的抢救。第三各种通信手段的支持将个人的数据实时地传递到监护站,最终实现对个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的全方位的监测。
 
转播到腾讯微博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