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回收有机溶剂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先把VOCs吸附浓缩到活性炭上,再利用变温或变压的方法使浓缩的VOCs从活性炭上解吸下来然后回收利用的技术。
关于吸附剂活性炭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活性炭的定义为:活性炭是炭在炭化时或炭化后经与气体或化学品(如氯化锌)作用以增加吸附性能的多孔的炭。其最主要特点是“多孔”,因多孔而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又因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强吸附性能。通常,活性炭的孔容积达0.2~1.0cm³/g、比表面积为几百至3000㎡/g以上。另外活性炭的表面为非极性的,为亲有机物质和疏水性吸附剂,还有活性炭化学稳定性好,能够耐酸碱,且机械性好,因而在液体或气体混合物中有机物回收方面活性炭是最合适的吸附剂囚。随着活性炭净化塔吸附过程的进行,活性炭上吸附的溶剂会达到吸附饱和,此时活性炭就会失去吸附能力,需要对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常用的吸附剂再生方法有化学药 品再生法、水蒸气再生法、降压或真空脱附再生法、活性炭热空气吹扫再生法。
一、汽油回收炭
石油的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成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烃类及其衍生物,挥发的油气组分除了空气外主要为含2~8个碳原子的烃类组分,这些成分是汽油的主要构成成分。
用活性炭回收油气的主要优点是汽油组分的回收率高,尾气排放浓度低,一次性投资费用低;主要缺点是操作复杂,吸附量较小,装置切换频繁,吸附剂使用时间有限,达到吸附平衡时间长,解吸困难等。由于活性炭的可再生功能,工业上常用两个吸附器通过吸附再生自动切换以实现循环往复操作,图1为常见的吸附解吸汽油流程。
活性炭的汽油吸附性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段剑锋采用多种市售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进行了油气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汽油吸附为物理吸附,增加活性炭比表面积可使活性炭吸附汽油的量提高很多,孔容和孔径分布对吸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且2~6nm的孔径分布比较适合汽油的吸附。随着多次吸附脱附循环的进行,活性炭的饱和吸附量在前几次吸附过程中有明显的衰减,之后逐步趋于平衡。由动态试验得到:升高吸附温度,活性炭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变短但吸附量也会减小。实验中还对活性炭的汽油解吸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高温、低压有利于活性炭的再生,加入适量热空气吹扫可提高回收过程的经济性能并得到较好的回收率。
活性炭最终回收的汽油量与吸附、解吸两个过程有关,要想取得较好的回收效果,关键是要求活性炭具有高的吸附率和低的脱附残存率。陆书明等用椰壳质、木质、2种煤质等4种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通过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来回收工业溶剂类120号汽油。其试验结果表明汽油吸附率最高的是高比表面积的木质活性炭,椰壳活性炭次之;但是解吸回收率最高的是微孔孔容最大的椰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的解吸率最低,且随着吸附解吸的循环进行,也存在吸附衰减和解吸回收率升高现象。可能的机理是新鲜活性炭吸附汽油后,汽油分子就占据孔隙位置,脱附时部分孔道中的汽油分子不能被解吸造成孔道堵塞,这类孔基本失去了吸附脱附能力,使有效吸附表面积减小,所以再次吸附时吸附量下降;又由于没有被堵塞的孔道基本无截留能力使回收率又升高。关于吸附衰减现象,黄维秋等推测机理为:由于活性炭的吸附为放热过程,还有我国汽油中烯烃等不饱和烃含量较高(大于30%),还含有硫等杂质,活性炭在对汽油的吸附和脱附操作中,在吸附放出的热量和脱附时加热的情况下,一般对氧化、焦化、聚合等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促使这些化学反应的发生,造成化学吸附,而化学吸附为不可逆吸附,使活性炭的部分孔隙被堵塞且无法再生,有效吸附表面积下降,所以吸附率降低。由于存在吸附衰减现象,使活性炭回收溶剂的回收率和使用寿命都降低,而且还存在安全威胁。所以关于汽油回收炭的吸附衰减现象还需要深入详细的机理研究,有助于回收汽油吸附剂的优选和研发。
活性炭回收汽油技术的一个优点是回收率高,这主要是针对尾气控制方面,使尾气排放中油气浓度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然而在储运、装卸设备中排放出来的油气和空气混合气中,油气的物质的量一般为0~0.5mol/mol,平均约为0.3mol/mol。由于活性炭吸附分离过程是放热过程,高进料量必然带来高吸附热,容易导致炭层严重劣化甚至导致火灾,因此,在活性炭吸附回收汽油的实际操作中还必须考虑吸附热问题。黄维秋等C3sl考察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汽油的动力学性能,实验结果发现在较低温度下有较高的饱和吸附率,高温不利于吸附,在20℃时新鲜活性炭的饱和吸附率高达34%,30℃时降为30%且汽油的饱和吸附速率较快,不同的活性炭其饱和吸附时间差别不大,一般在40min内已经达到或基本接近于饱和,所以活性炭吸附汽油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但是在高含量油气下,吸附热高,而常规活性炭的导热系数很低(一般为0.14~0.20W/(m·℃)),接近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活性炭床层温度会升高。黄维秋等选择入口油气物质的量为0.3mol/mol时,发现吸附床升温达50~60℃。由于高的吸附热无法及时散发,就会在吸附床层累积使床层温度剧增,进而直接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使吸附容量下降,活性炭使用寿命缩短。更重要的是,由于塔中油气的物质的量分数较高,恰好处在其爆炸极限范围内,即便吸附床层温度未达到活性炭或汽油的自燃着火点,但在高热量的作用下,汽油或活性炭容易发生自氧化(催化),有可能引起吸附质及吸附剂的自然着火,带来严重的火灾隐患。所以活性炭用于高含量多组分的油气吸附分离还存在很多问题,吸附塔导热、散热等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在整个溶剂回收过程中,脱附环节也是很重要的,这既关系到回收效率,还影响到下一步的吸附效果。张静等以GH-16A和BP1240活性炭为吸附剂,采用油蒸气工业化回收装置进行油气脱附实验,探究真空度、温度、吹扫空气流量在脱附过程中对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脱附为放热过程,低压高温使活性炭脱附率升高,考虑到工业设备成本、运行费用及活性炭热效应,建议工业用活性炭脱附压力在8~10kPa,脱附温度不宜高于80℃。在实际操作中,为使解吸的更彻底,宜用真空解吸,并在解吸后期适当地加入微量热空气吹扫,这样不仅能提高脱附率,而且进入吸附塔的热空气也有利于卸真空,为下一周期的吸附做准备,但是热空气的流量、热空气的温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因为空气温度过高或体积流量过大会降低下一步的吸附效率,其他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二、丙 酮回收炭
丙 酮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低沸点极性可挥发性有机溶剂之一,是VOCs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之一,丙 酮回收炭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溶剂回收炭的研究发展。
很多实验研究表明,在其他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就活性炭本身而言,影响活性炭吸附丙 酮性能的主要是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刘伟等在298.15K下对活性炭吸附丙 酮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孔容与丙 酮吸附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相关度最大的孔径范围是1.67~2.22nm之间,且线性斜率随丙 酮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刘军利等对几种回收丙 酮溶剂的商品活性炭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从微观结构上阐明了适合吸附丙 酮溶剂的活性炭孔隙主要为微孔,微孔结构的大小决定了丙 酮吸附量的多少,而与总孔容关系不大,且丙 酮回收炭的孔径主要集中在1nm左右,微孔容积在0.400.50cm³/g;其他实验也得到微孔结构是影响丙 酮回收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的结论,这对丙 酮回收中活性炭吸附剂的选择和优化有重要价值。
在活性炭回收丙 酮的研究中大多是采用的变压吸附操作,对于丙 酮回收炭这个特定的吸附体系,丙 酮浓度、温度、真空度等操作参数对吸附与脱附操作都有影响。李立清等通过实验得到了活性炭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丙 酮吸附和脱附的性能曲线,发现吸附性能曲线斜率受丙 酮蒸气进口浓度和操作压力的影响,脱附曲线斜率受脱附出口初始浓度与脱附平衡浓度差、操作压力的影响,而温度、床层高度、吸附空塔速率等只是让吸附穿透曲线和脱附性能曲线左右平移。
将实验研究与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逐步成为研究吸附与脱附过程有效手段。李立清等通过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吸附丙 酮蒸气的实验,借助计算机软件,得到了活性炭吸附丙 酮体系的穿透曲线的数学模型和变压吸附过程的数学模拟,还有常压脱附和真空脱附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拟和数学模型对丙 酮回收炭甚至溶剂回收炭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丁酮回收炭
国内外工业丁酮废气主要采用水洗、催化燃烧、活性炭回收等3种方式处理,从环保要求和成本方面考虑,活性炭回收是最合适的一种方法。沈秋月对几种不同沸点的有机气体进行吸附、脱附和冷凝回收过程以及规律的研究,并设计了一套适合挥发性气体回收的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丁酮的动态吸附和其他有机溶剂的吸附有相同的规律:在一定的丁酮进口浓度下,气体流速增大使穿透曲线变陡峭,穿透时间和饱和时间前移;在一定的流速下,进口浓度增大活性炭层越容易被穿透越容易达到吸附饱和;在一定的进口浓度和流速下,改变吸附床层高度只是让穿透曲线左右平移不改变曲线形状;活性炭对丁酮的吸附容量在0.11~0.289g/g范围内变化。
对活性炭改性后可以选择性地提高活性炭净化设备的吸附性能。柯涛通过微波改性、电炉直接加热改性,氢氧化钠改性、硝酸改性等几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活性炭对甲 苯和丙 酮的吸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改性和电炉直接加热改性增强了活性炭对丙 酮的吸附能力且吸附丁酮最大增幅可达38.7%;而氢氧化钠改性和硝酸改性则降低了吸附能力。黄正宏等对椰壳活性炭和粘胶基活性炭纤维进行湿氧化处理并测其对苯和丙 酮的吸附能力,发现椰壳活性炭经浓硝酸氧化处理和经30%的双氧水处理对丙 酮的吸附能力均有所下降。
北京市华康中天国际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huakangcc.com)主要为玻璃制造、钢铁、冶金、电厂等行业提供光催化氧化设备、酸雾净化塔、及环境污染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