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制造产业体系,但技术与市场主要依赖国外的状况并未有大的改变;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光伏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状况难以持续。
如何推动我国光伏产业走出困境,一要着力培育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建设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光伏制造产业和服务体系;二要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光伏产业自主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三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培育分布式光伏市场,最终形成立足国内市场、服务全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的光伏产业体系。
光伏发电是最有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
太阳能是资源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全球的重视。
近年来,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最亮点,到2011年底,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已达到6740万千瓦,特别是德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已达到2470万千瓦,光伏发电量已占到其总发电量的3%,为全球光伏发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许多国际机构研究认为,太阳能将是未来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将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50%以上。
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二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三是光伏发电的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相吻合,一般来讲,光伏发电在太阳光照最强的中午时段出力最大,而此时也正是用电的高峰时段,这可以有效减轻电力系统的调峰压力,有利于优化电力系统运行,节约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资源,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几十年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可以说谁真正掌握了光伏发电技术,谁就会掌握未来能源发展主动权。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局
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大国,但大多数光伏企业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开始亏损,整个产业面临的问题极其严峻。
一是产能严重过剩。全球来看,2011年全球电池产量已达到3300万千瓦,实际产能达到4500万千瓦,产能过剩率超过50%;从国内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已经达到3500万千瓦,已可以满足全球光伏电池的安装需要。
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今后几年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会有所增长,但增速不会太快,特别是全球主要的光伏发电市场欧洲近两年可能会有较大回落,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如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的“双反”调查将影响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我国光伏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二是产业过度依赖国外。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曾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一是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二是晶体硅材料主要从国外进口;三是生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国外。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多晶硅产量已满足了我国50%光伏电池生产需要,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也迅速提高,“三头在外”的状况有所改变,但光伏电池产品市场在外的状况尚未改变,许多关键装备和主要原辅材料的对外依赖度仍然很高。
目前,我国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光伏电站建设较多的发达地区,出口量占到我国光伏电池生产量的90%以上,在当前国际光伏发电市场增长乏力和贸易保护加剧的情况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我国光伏电池生产所需的主要制造装备———如薄膜电池生产线、高纯多晶硅生产的氢化炉、四氯化硅闭环回收装置、大尺寸铸锭炉、多线切割机、PE C V D镀膜设备、自动丝网印刷机、自动电焊机等都主要依赖进口。光伏电池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如高纯多晶硅、银浆、E V A用高分子树脂、切割液等的对外依赖度很高,如2010年和2011年高纯多晶硅进口数量分别为4.75万吨和6.48万吨。
三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部分晶体硅生产工艺性能仍有差距,生产成本明显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比如,目前国际多晶硅市场价格已由2010年的每公斤50~90美元下降到20~30美元,降幅超过60%,而我国大部分多晶硅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均明显高于这个价格,很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生存。
此外,现行电力管理体制也是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