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者恒大但无法独霸
年销售额达不到200亿美元可能无法承担高额的工艺研发及建厂费用。
产业现状实际上是推动“大者恒大”。因为目前半导体的制程已达20nm,正向14nm迈进。高耸的工艺研发费用已迫使众多顶级IDM厂商望而却步,纷纷拥抱代工走fab-lite道路。理由十分清晰,如在2011年11月EDA供应商CadenceDesignSystems旗下的SiliconRealization部门资深研发副总裁徐季平在报告中指出,半导体制程从32/28nm工艺节点过渡到22/20nm节点的制程技术研发成本增加幅度巨大。他指出,如果32/28nm节点所需成本是12亿美元,发展到22/20nm节点,该成本规模将增加至21亿~30亿美元。至于IC芯片设计成本,则会从32nm节点所需的5000万~9000万美元,22nm节点的增加至1.2亿~5亿美元。徐季平指出,在32纳米节点上,芯片销售量需要达到3000万~4000万颗才能打平财务成本;但到了20nm节点时,该门槛会提高至6000万~1亿颗。
未来半导体业发展变数甚多,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是半导体工艺制程,似乎可能只剩下14nm、10nm及7nm三个节点,但是这三个节点可能耗时较长,至少有10年左右。半导体业不会终止,一定会有新的材料或者结构,如碳纳米线、碳纳米管等应运而生。
未来产业融合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剧,IDM、Foundry及fabless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例如三星原先做IDM,尤其是在存储器业领先,如今也做代工,并且大力渗透逻辑芯片、SoC等,海力士、力晶也将多余的存储器产能转为代工ICDriver等。另外,业内正在讨论顶级fabless可能会投资代工,以确保拿到一定量的产能。再有,近期ASML邀请英特尔、台积电等入股,形成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除了竞争之外,目前更多需要的是互相渗透与融合。
此外,产业盈利模式也正在发生大的变化,过去半导体制造厂出售芯片,将市场份额作为主要指标。如今则聚焦在利润上,通过产品多种的售后服务来持续获取利润。因此,终端电子产品厂如Nokia、Sony、Panasonic等都需转变思维,否则会被苹果等彻底打垮。对于半导体业的生态环境,必须能够适应移动电子产品,由于其品种多、市场寿命短,所以对于价格、款式和导入时间等有更高要求。
正因为变数甚多,对于之后的新进者也是个机遇,在新的格局下,谁都有机会。
全球半导体业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反映出企业必须发展到足够大时才能继续跟踪摩尔定律,这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不一定有一致的看法。目前,英特尔,三星与台积电三家各有长处,也有短板,因此近期谁都无法独霸。
因为未来半导体业发展尚存有多个变数,近期14nm及450mm硅片是挑战又是机会,对于新进入者肯定是件好事。未来产业如何变,模式是什么,生态链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相信未来半导体应用市场的潜力一定巨大,前景一定会是十分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