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风能、太阳能产品遭遇贸易壁垒,引发了对中国新能源行业如何生存的思考。虽然新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比还比较小,但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及技术发展瓶颈仍制约着新能源的发展。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新能源如何寻求有序可持续发展、拓展新的能源领域等话题引起嘉宾的热议。
一、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调整期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水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而要想打破新能源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疲弱的怪圈,急需一轮大幅度的产业调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林伯强教授在参加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风能太阳能面临大整合,但整合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光伏产业在过去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反思,如何在新阶段更好地持续发展、更好地加速国内市场的开发,使中国不仅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产品制造国,也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产品市场国,同时,使中国企业和欧美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之间能够采取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来推动太阳能发展”,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在“探寻新的增长前沿”分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
林伯强认为,中国新能源在市场和研发上还是比较有优势的。“首先是市场的增长潜力很大,其次是研发成本较低。如果配合政府的鼓励政策,这两点优势有望发挥出来。”
在如何扩大光伏产品内需方面,高纪凡很有信心,他预测,未来十年分布式发电会替代现有的上网发电,这对于打破太阳能在国内的发展瓶颈有突破性的作用。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规划,我国今后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年开发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将减少3000多万吨碳的温室气体以及200多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50万个就业岗位,为500多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解决无电问题。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逐步改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