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无线电爱好网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车电子 » 正文

CSIP:新能源汽车起步,警惕专利绊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7  浏览次数:97

1. 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国内外竞争态势分析

全球范围内,日本锂电巨头索尼、三洋、松下在专利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而韩国的三星SDI、LG化学近年来在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异军突起,其在专利申请上也表现出强劲的实力,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比例很低。我们以在华申请专利数量排名前十位的专利权人为对象,开展统计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在锂离子电池的各个领域,国内外专利权人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差悬殊(如图2所示)。

图2 国内外在华申请专利数量对比图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政策的出台,国内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呈现了较快增长,但是真正体现技术实力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仍然较少。由于大部分国家以及国际组织所指专利通常仅为发明专利,因此发明专利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专利的“含金量”。而在被调研企业的专利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比例超过了80%,但发明专利的比例不到20%。

2. 国内企业专利信息利用能力有待提高

除了专利数量和质量方面有差距外,国内企业的专利保护能力也捉襟见肘。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国整车企业目前还处于向丰田学习的阶段。日本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大量的专利分布,如何绕过其专利壁垒,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系统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即便是北汽福田这样很早就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企业,在专利信息利用与分析过程中也遇到很大困难,其法律事务部知识产权相关人员指出:“我们希望有关机构能定期提供新能源领域专利数据信息资源,使国内企业更快地了解到国外优势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缩短研发水平距离。”

 
转播到腾讯微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