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无线电爱好网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车电子 » 正文

CSIP:新能源汽车起步,警惕专利绊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7  浏览次数:97

表中深蓝色为专利布局密集区域,浅蓝色为有专利布局的区域,从表中可以看出松下公司申请专利的热点,我国企业既要跟进这些热点技术,借鉴其先进经验,又要在自主研发中避免侵犯相关专利。表中白色区域即为松下公司的技术空白点,例如为提高容量在电池设计上的改进、为提高循环性能对隔膜的改进等、为提高充放电速率在正极材料上的改进等。我们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整个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找出整个行业的专利申请空白点,国内企业可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攻关,寻求实现技术突破。

我国应对新能源汽车专利隐患的对策建议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提升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实力,鼓励行业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池,建立相应的许可规则,举全行业之力,争取打破国外专利壁垒。具体建议如下:

1、建立大型专题专利数据库,通过专利分析找准技术突破口。

由于专利数据库建设的工作量大,专利分析对技术、法律、产业分析等综合能力要求高,仅凭单个企业之力很难实现。建议尽快建立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系统相应的大型专题专利数据库,开展深入的专利分析工作,以便找到各关键技术的空白点,为产业发展提供情报支持和决策依据,促进自主创新。建议遴选研发能力强的示范性企业重点扶持,支持示范企业在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电机及电控等关键技术上进行重点攻关,形成行业内的核心专利,系统地布局。

 
转播到腾讯微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